实际案例
泽攸ZEM系列台式电镜精准表征微气泡,赋能新型递送系统突破瓶颈,增强膀胱癌免疫疗效
来源:本站 最后更新:2025-09-23 作者:佚名 浏览:10次
膀胱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,其中绝大多数初诊患者属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(NMIBC)。目前,经尿道切除术后辅以卡介苗(BCG)膀胱内灌注免疫治疗是中高风险NMIBC患者的“金标准”方案。BCG通过激活局部免疫反应,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清除肿瘤细胞,有效降低复发与进展风险。

然而,传统BCG疗法存在一个显著缺陷:灌注的BCG会随着患者排尿在短时间内(约2小时)被迅速清除,无法在膀胱内维持足够长的作用时间,从而严重限制了其免疫激活效果和最终疗效。现有的延长滞留策略,如粘附性水凝胶或外部磁场引导系统,又分别存在干扰膀胱正常功能或设备复杂、难以普及的局限性。

​针对这一临床挑战,中山大学研究团队近期开发了一种创新性的药物递送平台——基于浮动空气微气泡的BCG递送系统(BCG-MBs)。该系统成功地将BCG封装于内部充满空气的微气泡中,利用其远低于尿液的密度(平均密度仅509.82 kg/m³),使其能稳定漂浮于尿液之上,即使排尿也能大量滞留于膀胱内,从而实现BCG的长期缓慢释放。

研究团队通过乳化、交联与冷冻干燥技术制备了这种三层结构(空气核心、中间溶液层和外层壳)的微球,并使用泽攸科技ZEM系列台式扫描电镜对其进行了关键的表征。扫描电镜图像清晰展示了微气泡的规则球形结构以及BCG在表面的分布状态,证实了制备的成功。

在生物学验证中,该系统展现出巨大优势。体外实验证明,BCG-MBs在尿液中能保持超过50%的漂浮率长达24小时,并持续释放活性BCG。在原位膀胱癌大鼠模型中,与传统BCG灌注组相比,单次BCG-MBs治疗即可实现显著且持久的抗肿瘤效果:完全抑制肿瘤生长、维持动物体重、并实现100%的生存率。其作用机制在于能持续激活更强的Th1型免疫反应,关键细胞因子如IL-2水平显著升高。

该研究的成功得益于其巧妙的物理设计理念,无需复杂外部设备,也避免了对膀胱功能的干扰,为解决BCG滞留问题提供了全新、简单且高效的方案。更重要的是,该微气泡平台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,未来不仅能装载不同药物(如化疗药、核酸药物),还有望应用于其他管腔器官疾病的治疗,展现出广阔的临床转化前景。

相关成果以“Prolonged Release of Bacillus Calmette–Guérin by Floating Microbubbles to Enhance Intravesical Immunotherapy for Bladder Cancer”为题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《ACS Nano》。

关于本研究所用设备:

泽攸科技ZEM系列台式扫描电镜具备高集成度、快速抽真空、高成像速度等特点,对安装环境要求低,操作简便,是进行材料形貌观测与成分分析的得力工具,现已广泛应用于众多高校、研究所及企业。

 

- 关注微信公众号 -

版权所有:北京仪光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:京ICP备2021017793号